1、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多。
2、 倾注爱心,与学生亲和 (1)以身作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
4、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5、”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及其人格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6、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发展成才,是对学生成长、对教育事业、家庭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具体体现。
7、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仪表、为人师表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理念、饱满的教育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启迪激励的课堂环境和关爱和谐的学习氛围。
8、(2)尊重关爱。
9、中学生正处在人格趋向健全、心理逐步成熟的发展时期,尊重和关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10、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教师要面向全体,善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
11、(3)欣赏鼓励。
12、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点和问题属于正常现象。
13、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期望目标,采取与学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在理智闪光的同时给予感情投入,善于发现其长处并由衷地欣赏,形成和谐的情感基调;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或当众训斥,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从思路方法、兴趣态度等方面寻求闪光点给予肯定,使学生每次学习都有充足的信心和愉悦,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14、 2、调适负担,为学生减压 (1)实施素质教育。
15、学校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16、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提升教学难度和要求,不增加课时和教学时间,加强思想品德、情感和心理教育的渗透,减少教师的外在压力;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课堂环境,促进不同层面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
17、 (2)激发学习动机。
18、德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19、”学生都有学好的动机,教师要发掘教材思想性素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与国家建设的使命是紧密结合的,要帮助学生将个人目标同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唤醒学习的内部动因,强化其内驱力,增强其自制力,提高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提高。
20、这样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感兴趣时,便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对待,而不是只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21、 (3)促进自主学习。
22、自主发现学习法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23、教师要把适当的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各种新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处于一种可选择的最能满足需求的学习资源中,帮助学生在自由学习气氛内学有所得,在课程范围内自主制定目标、自主计划自己想做的事、自主确定最佳评价的准则,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提高、自主发展。
24、 3、优化过程,引学生兴趣 (1)构建情境。
25、教师要通过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26、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生活中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构成真实的问题情境,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手操作,通过鲜活的生活和事实的理解,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交往和发展的乐趣。
27、 (2)分层设标。
28、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地指导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实现互相依存和个人责任相统一,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与需求,为学生创造同伴教学、分组合作、共同提高的机会,分类分层制定有序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
29、学习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以旧引新,变式递进,系列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有不同的发现,都尝到学习的甜头,赢得成功的喜悦。
30、 (3)开放教学。
31、学生在课堂直面问题、情景和事实时,学习过程是一个起点、多条途径、多种结论。
32、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欣赏智慧,关注方法,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3、可通过灵活、适当地变换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控制自己学习的需要,获得选择任务变量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4、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地指导学法,促进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感到学校有“自我发展区”,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4、全面评价,给学生激励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
36、学校要积极应对新课改,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处境和需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考试频率,实施发展性综合评价,克服为教育而教育、教育为升学的不良思想,改变考试是获取分数的唯一来源的现状。
37、要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38、 (1)相信学生人人是才。
39、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
40、传统教学没有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
41、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
42、教师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尺度去评价学生,要对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要确信学生“人人是才”,绝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速度,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视角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某一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领域迁移。
43、 (2)激励学生天天向上。
44、学生是一张未成形的作品,他的学习潜能正处在不断被认识、被开发、被提升的地位。
45、“当学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将会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评价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将会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46、”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环境的变化、心理的逐步成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绝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期望。
47、不少学校借鉴西方采用“成长记录袋”,由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共同收集并对学生做出相应评价,充分肯定学生一次次、一步步、一天天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鼓励式地描绘出其最终发展水平,将给学生以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48、 (3)引导学生个个成功。
49、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实质是收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信息,对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
50、考试应从多形式进行,可制定弹性的水平测试卷,实行模糊等级考试,把单一的分数制变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察与考核,从各个层面对学生的成绩、成果、成就给予肯定和赞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欣喜。
51、总之,中学生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个方面;课堂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与交流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52、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更需要中学生本人的自信自强与不懈努力。
53、 其他方面也要配合 第一、成功强化。
54、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55、 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56、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
57、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8、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59、 4、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
60、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61、 第二、引起注意。
62、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63、 转变观念,淡化“苦味”。
64、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
65、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
66、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
67、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
68、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9、”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70、 第三,情感补偿。
71、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
72、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
73、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
74、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75、 第四,正确归因。
76、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77、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
78、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
79、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
80、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81、当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
82、除作努力归因外,还可作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对后继学习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