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其中,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上榜。这个曾获评全国文明村的800年桃乡古村,如何今古融合、古为今用,走出村民满意的乡村振兴新路径?5月12日,记者走进大阳山脚下的阳山村,探寻村庄蝶变的共建共享3.0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产业“引流”,传承桃文化“基因”
浓荫匝地、一路花开的桃源中路,在阳山村里不到1公里长,却是一条已发展了近20年的“黄金大道”,沿途逐年建起的酒店、农家乐等,每年给村里带来了数十万元的收益。已改造近尾声的桃文化创客中心,建成了一个四合院的模样,是阳山文创古街的核心文化载体。
阳山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姚剑早上7点多就来“监工”。“这里是展示阳山村800年种桃史的博物馆,也是桃文化产品的‘研发所’。”她说,这个建筑与村里长腰山间的省文保单位安阳书院旧址相呼应,而山间还保存有800年前建的古桃园。
阳山村历史环境要素丰富,拥有多处反映历史风貌的古塔、古井、驳岸、古树名木等。村里有阳山火山地质公园、桃文化广场、锡西地区革命烈士陵园、田园东方等区域文旅节点,且位于锡西风光带的“桃园潭影”桃博园驿站处,道路四通八达,拥有良好的向外延伸基础。
“底子良好,但由于地处省级阳山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拆迁整理是这几年的主要任务。”姚剑说,近年来拆迁改造后仅保留自然村5个、村民近400户。同时,通过对大阳山实施显山透绿工程,山脚下占地10多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也被拆除,“转型绿色产业,‘拆’出了方向。”
传承利用好桃文化“基因”,是转型文旅产业的主要方向。从阳山西路拐入桃源中路葫芦谷街区,如意糕团的一排作坊最为醒目,记者采访当天,正有一批小学生来这里参加手工制作活动,店里的负责人带着大家一起和面粉、做团子。“阳山的糕团在上百年的时光沉淀中,已成为著名的乡村民俗品牌。”这位负责人说,“阳山人坚持‘好食材才有好糕团’,米粉是安徽山区有机大米,鲜肉是本地鲜猪肉,麦汁也是当地人自己种植麦草调制而成。”
走进村创客中心,姚剑正拿出一份几经推敲的最新规划方案与建好的屋舍作比对,她说,桃源中路正在着手打造一个集商业、旅游、文创、生态于一体的“升级版”民俗商业街区,突出桃源葫芦谷农家乐一条街,打造慢生活体验文化街区,引入“传承文化式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一种务实的思路。一个食品共享工厂已经定点定位,“好吃、好玩且有趣”的新型互动产业将成为这里的新品牌,逐步成为一条“引流”新热带。
规划先行,文明自治添动力
朱村浜是通往直湖港的河道,过去当地石匠从“亿年火山”大阳山上采石后,制成品从朱村里的这条河道上船运往四面八方。“这里就是保留并修缮的运输码头。”走在鲜花夹道的河畔小路,村党总支副书记钱美娜指着用石头垒起的一处驳岸说,村里还特意定制了反映相关生产场景的雕塑放置于此,使这一处成为历史人文景观点。
“从本世纪初建设桃农合作社为村民卖桃的乡村发展1.0版,到10多年前开始发展酒店、民宿等乡村振兴2.0版,如今阳山村到了进一步跟上时代要求的蝶变3.0版规划建设时期。”姚剑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历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现在全村上下越来越清晰的目标。
走进离朱村浜不远处的朱村(自然村)村民理事会,10多位村民理事正在热烈地讨论村庄未来的建设规划。理事长刘振天翻看着姚剑带来的一份“桃理人家”规划书,就提起村民最关注的农房翻建问题。
“朱村是在村庄整治、建设中的保留村庄,以‘乡游’为发展主题,最近有一家乡村咖啡连锁机构看上了这里,想来开家咖啡店。”朱村负责人说,有几家村民愿意拿出房子流转供新业态使用,同时村里提出建设睦邻中心,为村里提供医疗、供餐、健身等服务,大家的兴奋点被触动,你一言我一语,声调也越来越高。
“每个自然村的村民和理事会成员,常常会带着百姓反映的问题及时向村委反映,并督促村委尽快解决。”村委负责人说,自治共享的理念,正在村里形成。
古村新发展,村民来“当家”。今年,村委对重点村、保留村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将原来由村委“包干”的自治体系,转型为由村民来办。
“村里‘招聘’的‘人居环境自治小队’,本来只要10多人就够了,结果有40多名村民踊跃报名。”姚剑说,文明村的村民自治意识提高,也对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措施提出了升格的要求。走进朱村时,正遇上村民反映朱村浜一条支流的两岸“太难看”,刘振天当即带上几名志愿者就去动手整治,再种上花草,“给自己家门口搞卫生,没人会提到报酬。”在乡村振兴中改善村民的生活,大家都支持。
人才汇聚,蜜桃产业链延伸
一条新路,一泓碧水。阳山河畔,一片由桃林改造而来的大草坪绿意盎然,新栽的艳丽鲜花成片散布四周。“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结合农文旅融合的建设思路,把自然风光与文化内涵相合。”村里的创意策划人员说,草坪音乐节、夏夜消暑晚会都将在这片全市最大的草坪上展开。
水蜜桃产业延伸新业态。“80后”胡强是本村人,被父母召唤回乡种桃,从“被迫”到创新,开办起一家科技网络公司,做“网上桃农”。5月12日是他的公司扩大并搬迁新址的日子,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直播团队,去年为村里30多户桃农网上卖桃,“一个蜜桃季销售800多万元,今年阳山水蜜桃收成好于往年,过千万元销售额估计不成问题。”他笑着说,“自带流量”的阳山水蜜桃也为公司在其他产品的销售上带来应接不暇的订单。
新发展吸引新人才。“村里的创业人才越来越多,活力涌动。”阳山桃文化创业孵化基地是以阳山村葫芦谷街区为中心,辐射全村的涵盖桃文化全产业链的农村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今年31岁的俞振坐在特制的桌前,专心地制作桃木雕刻作品,他家里有3亩桃田,自从7年前迷上了雕刻,他专门到苏州学习相关技术,“现在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快乐。
一群包括残疾人和老人为主的村民,都喜欢来这里学习,“桃雕产品成为阳山村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今年前4个月的销售额超过了去年一年总量。”基地负责人说,一侧新建的村就业创业服务站,已把孵化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电商企业和其他阳山文化商品经营店等实体功能纳入,并为入驻商户提供一站式的创业便捷服务。在村委的一侧,装修一新的人才公寓沁英苑已经启用,产业人才和创业人才都已逐步入住。
刚刚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的孙建勤,多年前在阳山脚下建了个“桃天下”家庭农场,专心种桃。前年新引种的油桃已经结出鸡蛋大小的果实,不远处的远古火山,为他的桃园带来肥沃的土壤。正在攻读本科学位的这位乡土人才,在自己的桃园里实施机械化等现代化农业耕作,向桃农推广他的新技术。“150多亩桃田丰收在望,马上要在田间开出网络直播间,把‘最美味的桃子’传播得更远。”他说。
文明村“叠加”古村落,让阳山村的发展“考卷”与众不同。“用好度假区核心区域的各项优势,请村民和人才一起来推动,逐步形成葫芦谷街区、文商旅特色产业配套区、新农村桃区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是阳山村的共富新路径。”姚剑说。